时间:2025-07-27 08:42:23人气:6000来源: 迪拜新闻网
“当指尖触碰到桑皮纸的纤维,当耳边响起木卡姆的琴声,当赛里木湖的蓝映入眼帘,我突然明白‘根’是什么——是文化的血脉,是山水的眷恋,是心底的归属感。”7月24日,2025“亲情中华·中国寻根之旅”夏令营新疆营闭营仪式上,营员陈筱迪的感言道出了所有营员的心声。
7月15日至24日,来自美国、土耳其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48名华裔青少年和领队老师,循着文化脉络,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,在自然奇观中感受山河壮丽,在跨文化互动中缔结深厚友谊,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寻根之旅。
这是“根”的召唤
文化探索的第一站是新疆博物馆。先秦石器的斑驳纹路、汉代织锦的精美纹样、唐代陶俑的生动姿态,让营员们驻足良久。“这些文物像时光信使,告诉我们新疆与中华文化的血脉相连。”领队朱莉在解说牌前认真记录,不时向营员们翻译讲解。
营员们走进新疆博物馆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摄
新疆艺术剧院的木卡姆表演更让大家沉醉,悠扬的弹拨尔、灵动的舞姿……领队古尔诺扎·扎基罗娃忍不住跟着节奏轻摇,“音乐没有国界,这是最动人的文明对话。”
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课成为营员们最期待的环节。7月17日的哈萨克毛毡画课堂上,营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毛毡上色、定型、毡化,当作品晾干定型时,营员叶拉尔斯·努尔赞欢呼起来:“原来传统技艺这么神奇!每一块毛毡都独一无二。”
营员们展示制作的桑皮纸画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摄
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则让营员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。7月18日,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楼标本馆里,营员们围着中药展台好奇地观察、闻嗅。“薄荷真的会让鼻子变清凉!”营员穆斯塔法·买吾兰拿起一片薄荷叶说。在制作中药标本画时,他认真地在标签上写下“艾草——驱蚊、安神”,“要带回家给妈妈看,中医太神奇了。”
活字印刷术体验中,营员陈筱濯亲手排版、刷墨,当“丝绸之路”四个字清晰地印在纸上时,她感慨道:“古人没有电脑,却用这样的方式传承文字,这是最珍贵的文化密码。”
从剪纸时的专注凝神到汉服体验时的郑重其事,从学唱《茉莉花》的婉转悠扬到课堂上的认真听讲,营员们在一次次文化体验中,完成了与千年文明的对话。正如领队米拉所说:“这些体验不是简单的玩耍,而是文化基因在年轻血脉中的苏醒,是‘根’的召唤。”
邂逅山河之美
昭苏的草原与骏马,成为营员们最难忘的记忆。在天马旅游文化园里,当看到骏马奔腾的景象时,营员们忍不住站起来欢呼。在昭苏湿地公园,“天马浴河”的奇观更让大家屏息——数十匹骏马踏过河面,水花飞溅、鬃毛飞扬,营员王冠鸿说:“这是力量与自由的象征,草原的灵魂就在马背上!”
营员们走进昭苏县玉湖景区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摄
午后的昭苏县玉湖景区,湖水随光线变幻出碧绿、湛蓝等色彩,营员乌斯曼·图尔贡说:“大自然太神奇了,像是从油画里流出来的,每一眼都是惊喜。”
7月22日的喀拉峻草原之行,让营员们感受到天地的辽阔。站在观景台远眺,起伏的草原如绿色绒毯铺向天际,骏马点缀其间。营员们奔跑在草原上,张开双臂感受清风拂面,营员达尼亚尔躺在草地上说:“在这里能听到自己的心跳,感受到和自然的联结。”下午的特克斯八卦城则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,营员廖弼达看着地图对照城市街道,“古人用智慧规划家园,难怪这里能成为文化地标,传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。”
赛里木湖的纯净,成为此次旅程的 “高光时刻”。7月23日清晨,当营员们第一次看到赛里木湖时,车内瞬间安静下来——湛蓝的湖水倒映着雪山,岸边的野花肆意绽放,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。“这是我见过最干净的蓝色,像宝石一样。”营员张美琳说。大家沿着湖边漫步,捡拾起被湖水打磨光滑的石头,营员刘一霖把石头装进口袋说:“要把这份纯净带回家,告诉家人中国有这样的人间仙境。”
从草原的辽阔到湖泊的纯净,从雪山的壮丽到古城的智慧,营员们在自然奇观中读懂了新疆的多元与包容,更感受到中华文化中“道法自然”的深刻内涵。正如领队董培平所说:“自然是最好的老师,这些山水不仅滋养生命,更孕育了独特的文化,让我们明白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共生。”
友谊像天山一样长久
“你好!我叫汤子航!”“我是阿勒哈尔·穆合亚提,来自哈萨克斯坦!”7月20日上午的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,海内外青少年交流沙龙热闹非凡。营员们与中国学生交换精心准备的礼物,互学对方的语言,营员胡洛澄教中国学生唱英文歌,中国学生则教大家跳民族舞,陌生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消散。
“我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,但笑容和善意是共通的。”营员周家旭说,他和伊宁的学生约定以后用视频聊天,“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结束。”
营员们与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的学生共同写下“友谊长存”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摄
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深度体验让营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。在这里,维吾尔族老人热情地邀请营员们进屋做客,端出热茶和手工果酱。傍晚的六星街,传出手风琴声,营员们跟着音乐起舞,营员廖霄妲笑得格外开心:“音乐和舞蹈让我们心意相通,不需要太多语言。”
营员们走进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进行家访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摄
10天的朝夕相处,让营员们结下深厚友谊。在大巴车上,大家分享零食、轮流唱歌;深夜的宿舍里,营员们交流各自国家的故事;遇到困难时,年长的营员主动帮助年幼的同伴。营员代维然扎克洛夫说:“最珍贵的不是看到的风景,而是认识的朋友,我们一起笑、一起探索,这些瞬间会记一辈子。”
7月24日的闭营仪式上,当大屏幕上播放这些天的精彩回顾时,营员们不时擦拭眼角。领队们的发言道出心声,营员代表的分享真挚感人。营员马凯韬在发言中说:“这次寻根之旅让我明白,‘根’不只是血缘,更是文化的认同、情感的归属。回到美国后,我要告诉身边的人,中国新疆有多美,中华文化有多棒!”
营员们互相在衣服上留下签名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摄
闭营仪式上,营员们互相拍照,在对方衣服上留下签名,营员穆斯塔法·买吾兰在营员叶拉尔斯·努尔赞的衣服上签下“愿我们的友谊像天山一样长久”。
十天的旅程虽已结束,但文化的种子已在心中发芽,友谊的纽带将跨越山海,而那份对根的眷恋,将成为营员们一生的精神财富。正如营员朱蔚福所说:“我们从这里带走的不只是回忆,更是文化的自信、友谊的温暖,还有那份‘我从哪里来’的答案。”
来源:石榴云
今夕何夕,见此金溪
(15990)人喜欢2025-07-31沈阳故宫福运系列联名文创新品首发
(5993)人喜欢2025-07-30找到了“我从哪里来”的答案——2025“亲情中华·中国寻根之旅”夏令营新疆营侧记
(6000)人喜欢2025-07-27雲遊東華|書畫院匯聚八千墨寶 展佛教與藝術融合之美
(5995)人喜欢2025-07-25雲遊東華|走進正覺堂 探尋佛教建築美學與文化傳承
(5996)人喜欢2025-07-25雲遊東華|探索憶佛殿的神秘與莊嚴
(5996)人喜欢2025-07-25光影赋能县域经济!桦川首届“影视+”创作分享与产业推介会举行
(5996)人喜欢2025-07-23打造跨区域跨文化文旅盛宴
(9996)人喜欢2025-07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