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11-03 11:54:37人气:5995来源: 迪拜新闻网
金秋十月,天山南麓的库车市被丰收的色彩浸染——棉田翻涌着银浪,温室里的蔬菜在无土栽培架上拔节生长。这座千年绿洲城市,正以科技为笔,在农业现代化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24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库车,探寻棉花与林果等产业如何在科技赋能下,完成从“传统耕作”到“智慧农业”的华丽转身。
棉花产业:从“人工弯腰”到“机智当家”

在棉田里,无人机正低空盘旋,将脱叶剂均匀喷洒在棉株上;智能监测系统的电子屏上,土壤湿度、棉株长势等数据实时跳动;而在智慧农业植物工厂,村民艾力·克力木盯着手机APP,轻点几下便完成了水肥调控……这些场景,是库车棉花产业“科技突围”的缩影。
作为国家重要商品棉生产基地,库车今年种植棉花214万亩,其中211万亩为机采棉田,总产量有望突破86万吨。“以前人工打药,500亩地得忙活一周,现在无人机5小时搞定,还省水省药!”二八台镇农业技术人员唐友利告诉记者,无人机精准作业不仅提升效率,更能避免人工踩踏损伤棉株,保障棉花品质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“数字棉花”的应用。库车将物联网、大数据与棉花种植深度融合,25万亩棉田接入智慧管理平台,田间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墒情、温度等数据,棉农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控制灌溉、施肥。“过去种棉靠经验,现在看数据。”种棉大户买买提·依明说,今年他的棉田通过智能系统优化水肥,亩产提高15%,还节省了近30%的投入。

采收季沙雅县,则上演着“机械军团”的丰收战歌。古勒巴格镇先锋村的棉田里,大型采棉机轰鸣驶过,雪白的棉絮被快速卷入机器,转眼间吐出一包包紧实的棉垛。“一台采棉机一天能收150亩,相当于50个拾花工的效率!”种植户任成林感慨,机械化采收不仅缩短了工期,更减少了棉朵破损,今年他的棉花纤维长度比去年长了0.5毫米,收购价每公斤多了0.3元。目前,沙雅县棉花机械化采收率已达95%以上,真正实现了“丰产”更“优质”。
林果产业:从“看天吃饭”到“智控品质”
在齐满镇阿克吐尔村的梨园,清晨的阳光透过枝桠,照在红香酥梨的果皮上。果农们熟练地将分拣好的鲜果装箱,这些“枝头果”将通过“直播+电商”模式,48小时内抵达北京、广州的餐桌。“以前梨子熟了只能等贩子来收,现在我们在合作社指导下,用冷库预冷、全程冷链,坏果率从30%降到2%!”果业合作社负责人说,合作社承包的3500亩果园,今年香梨亩产预计达2吨,线上订单占比超40%。

苹果产业的科技密码,则藏在标准化种植与产业链延伸中。沙雅县苹果种植面积0.62万亩,通过低产果园改造、品种优化,亩均产量达2773公斤。更关键的是,当地引入智慧农业理念,在果园部署土壤监测设备,结合气象数据精准调控水肥,苹果的优果率从60%提升至85%。同时,合作社牵头打造“线上认养+线下采摘”模式,让苹果从“树上果”变成“体验品”,附加值翻了一番。
科技兴农:农民腰包鼓了,日子甜了
科技的渗透,最终落脚在农民的获得感上。伊西哈拉镇的阿依古丽将低质杏林改种色素辣椒和板蓝根,林下亩收入从800元涨到2800元;守努特村村民买买提·依明把5亩地流转给合作社,每年拿租金,又在轧花厂上班月入4000元,年底还有分红。“以前种地靠天,现在靠技术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他的笑容里,写满对未来的期待。

七十载春华秋实,库车的农业从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模式,蜕变为“科技当家”的现代图景。棉花的“智慧大脑”、杏子的“云端快车”、苹果的“标准种植”,共同织就了一幅“科技兴农”的生动画卷。正如库车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所说:“农业现代化,关键是科技现代化。我们不仅要让土地增产,更要让农民增收,让新疆的‘瓜果之乡’金字招牌越擦越亮!”
在这个金秋,库车的田野里,科技的种子已结出丰收的果实,更孕育着下一个七十年的希望。
第二十六屆深圳讀書月正式啟動!3000餘場活動編織城市雅集
(5993)人喜欢2025-11-04
外交部:中方决定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游业务
(5990)人喜欢2025-11-04
121亿元!江门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招商项目亮相
(12294)人喜欢2025-11-04
令见华人天地|海南自贸港文化盛典闪耀国际舞台,《黎族家园》悉尼歌剧院圆满上演
(9993)人喜欢2025-11-03
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智慧耕耘”:库车农业七十载的科技蜕变之路
(5995)人喜欢2025-11-03
沙雅县2025年胡杨季启幕 世界最大胡杨林绽放金色魅力
(5994)人喜欢2025-11-03
“出发吧新疆”阿克苏地区2025年“胡杨礼赞”秋季文化旅游活动暨沙雅胡杨季系列活动启幕 金色盛宴激活文旅新动能
(5995)人喜欢2025-11-03
千年胡杨的精神
(5998)人喜欢2025-11-03